2017-06-26
手機廠商角力“攝像頭”
在手機硬件中,攝像頭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近兩年,後置雙攝像頭越來越受各大手機廠商青睞,今年更是愈演愈烈,有的手機甚至連前置拍照都是兩顆攝像頭。6月10日,OPPO發佈R11,主打“前後2000萬,拍照更清晰”,最大亮點的是拍照。它前置1個鏡頭2000萬像素,但是沒有帶柔光燈,支持背景虛化2.0;後置2000萬像素+1600萬像素雙攝像頭,2000萬像素鏡頭負責長焦拍攝,1600萬像素鏡頭則是負責廣角拍攝。往常單反相機纔有的長項背景虛化,R11也已擁有。
錘子堅果Pro手機也帶了兩顆攝像頭,前置1600萬像素,後置雙1300萬像素,也支持大光圈模式背景虛化模式、搭載了RGBW傳感器。而近期發佈的金立S10,居然採用了前後雙攝像頭,一共是四顆攝像頭的設計,前置攝像頭採用2000萬+800萬像素組合,後置攝像頭則採用了1600萬+800萬像素組合。
後置雙攝像頭已經逐漸被普及,連iPhone 7 Plus也跟了一把風,還有小米6、華爲nova 2、金立M2017、360N5S(前雙攝)、vivo X9(前雙攝)、vivo Xplay6、紅米Pro,還未發佈的三星Note 8據稱也有後置雙攝像頭。
支援更多服務,帶來創新性開發
雙攝像頭之所以會成爲硬件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因爲它有可能在千篇一律的智能機中激發新一輪的使用風暴。這種配置可以拍出更高質量的照片,而且還有潛力爲未來的 3D成像以及深度分析進行服務。
爲充分發揮攝像頭的作用,手機硬件升級成爲必然,OPPO和高通花了18個月的時間,聯合定製優化了R11系列的旗艦影像處理器,於是首次在驍龍600層級實現了對高通頂級Spectra 160 ISP的支持。
金立S10就充分利用四顆攝像頭的拍照優勢,加入了3D動態拍攝功能,通過多維度拍攝形成立體化影像,360度移動手機拍攝物體,形成一段立體的動態圖片,全方位展示多角度細節。無獨有偶,在近期舉行的“風口浪尖的3D成像將引爆智能交互革命”高峯論壇上,業內人士透露蘋果收購了以色列一家研發3D結構光傳感器的公司,iPhone 8或將採用3D攝像頭,而它將以何種硬件支持成像,我們拭目以待。攝像頭或許還能更廣泛地在手機上實現增強現實(AR),聯想Phab 2 Pro便是使用三個後置攝像頭(其中有一個是紅外攝像機)運行谷歌Tango軟件的。廠商力拼攝像頭既能實現產品創新,又能標榜差異化。
數量≠質量
手機攝像頭的數量決定不了最終成像質量,也不應該成爲吸引消費者的“噱頭”。用戶關心的攝像頭是能夠符合需求,能提供優質成像效果,能豐富拍照應用模式。對廠商來說,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無疑也是技術儲備和市場口碑更好的公司。
從目前看來,手機中的雙攝像頭正慢慢成爲趨勢,將來是否會發展更多的數量尚未可知,但這一切都還需要由硬件的兼容度,以及是否能良好發揮硬件自身的價值等來配合。但並非所有廠商都鍾愛增加攝像頭數量,如索尼手機就表示不會用雙攝像頭,他們認爲,目前一顆鏡頭就足以帶來高畫質體驗。
手機拍照是否清晰,是否好看,手機攝像軟件的算法至關重要。360率先採用了雙攝,但是成像效果並不明顯,其中背景虛化算法並不完善,隨後各家手機廠商都相繼推出了雙攝機型,甚至華爲在低端機上都使用了雙攝。對比蘋果手機攝像頭的成像質量,部分國產機仍有待提高。其實,手機攝像頭廠家對於舊的鏡頭調教已經成熟,但未能遊刃有餘地運用新硬件,所以很多廠商採取保守的元器件。由此看來,廠商對於攝像頭硬件,還要下很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