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
據旭日大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份以來,攝像頭馬達排行榜便出現了非常大的格局變化,例如,中藍電子、和三美達這兩大馬達廠商在出貨量上首次超過比路和新思考。尤爲注意的是,當月新增一名馬達廠商鬆諾。
回顧今年上半年發佈的終端產品,與攝像頭相關的兩大明顯走向——雙攝市場的興起以及行業中形成的前置高像素熱潮。而隨着終端市場的“升級”走向,攝像頭供應鏈方面也隨之改變。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是,隨着雙攝像頭在國產旗艦手機上的普及,一方面市場開始明顯增量,另外一方面隨着高像素的日漸普及,一線攝像頭模組廠商也開始對這一市場虎視眈眈。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攝像頭市場競爭必然給攝像頭整個市場帶來不少衝擊,尤以攝像頭模組和攝像頭芯片最爲突出。本文主要針對上半年中,出現明顯變化的攝像頭模組、攝像頭馬達行業進行簡要分析。
一線模組廠瓜分雙攝市場份額
由於雙攝受到終端熱捧,國內雙攝模組供應鏈市場空間增大,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雙攝對精準度的要求非常高,它不僅要求攝像頭模組廠商有相應的AA設備,同樣要求有COB封裝產線。
而上述的技術要求,對攝像頭模組廠商來講便是一大門檻,所以基本上能夠實現雙攝量產並獲得客戶訂單的攝像頭模組無疑已經被一線模組廠商佔據。
筆者獲悉,目前國內真正能夠量產雙攝並給終端廠商供貨的攝像頭模組廠商有歐菲光、舜宇、丘鈦、光寶、信利、東聚等;其中也有部分攝像頭模組廠商可實現雙攝模組量產,例如,合力泰、聯創電子。
“目前雙攝攝像頭模組廠商的競爭局勢也是非常激烈,國內有6家、若外加國外的LG、三星電機這兩家,一共是8家雙攝供應商,更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三星電機更是以低價進行搶奪雙攝市場份額,由此可見其中的競爭格局。”一攝像頭資深人士向筆者透露到。
而這一競爭格局可以從日前發佈的OPPO R11上看到部分縮影。以OPPO R11爲例,其後置一顆雙攝像頭便由舜宇和三星電機兩家攝像頭模組廠商供應。
總體而言,一線模組廠瓜分雙攝市場份額這一論據在終端旗艦新機上發揮的酣暢淋漓。筆者查閱近日旗艦新機發現,OPPO R11後置2000萬像素+1600萬像素雙攝是由舜宇和三星提供;錘子堅果Pro後置1300萬雙攝由丘鈦獨家供應;金立S10攝像頭模組由歐菲光獨家供應;小米6 後置1200萬像素+1200萬像素雙攝由東聚獨家供應;華爲P10、 P10 Plus國行版2000萬黑白+1200萬彩色雙攝像頭由舜宇和光寶供應。細細一看,最新發布的旗艦手機雙攝像頭均來自一線攝像頭模組廠商。
馬達市場風氣雲涌
和攝像頭模組市場相比,在今年頗引人注意的便是攝像頭馬達領域。筆者曾去拜訪過幾家攝像頭廠商,他們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爲何馬達排行榜會出現如此之大的變化?而這一變化正是指,中藍電子和三美達在短短時間馬達產能迅速提升。
針對這一現象,筆者獲悉,“造成這兩大馬達廠產能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客戶羣體。”
以三美達爲例,在2016年年底三美達與諾基亞製作商富智康展開戰略合作。2017年3月起,三美達在諾基亞多個項目上陸續順利實現量產,並在短短三個月通過驗證爬升到月供應量超過3KK,訂單總量超過20kk。
值得注意的是,三美達的研發團隊更是具備一二線終端品牌定製符合其嚴苛要求的客製化三軸、兩軸OIS、閉環式、OIS+AF雙模、閉環+閉環雙模、20M、16M開環式等中高低端VCM馬達。
在客戶羣體上,三美達已經獲得索尼、ASUS 、Panasonic 、金立 、 傳音 、 華爲外研 、 TCL等國內外大客戶的認可持續大量出貨。無疑其客戶訂單爲其產能奉獻了不少力量。
中藍電子產能快速上升同樣與客戶訂單有着密切的關係。筆者獲悉,“海外客戶訂單穩定增長是此次VCM馬達產能增長的主要原因。”
同時,中藍電子和聯想、摩託羅拉、三星、華爲、金立、中興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
在產品線端,截止目前,中藍電子自動化產線共達到10條,VCM馬達月產能10KK。爲迎合高端市場需求,中藍電子將生產中心放到高像素、OIS、閉環馬達、雙攝馬達等產品上。據悉,中藍的OIS防抖馬達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出貨、閉環VCM馬達將在今年7—8月份正式開始量產出貨,值得注意的是,中藍電子的雙攝馬達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並和相關終端廠商進行業務洽談。
快速壯大起來的中藍及時擴大產品線,開啓“遼寧中藍電子基於國產機器人的鏡頭、VCM馬達的自動化生產線”項目。據悉,該項目總投資23.4億元,達產後可實現銷售收入51.3億元,利潤6.2億元。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像素、雙攝這一市場背景之下,鬆諾更是首次上榜。在市場端,有起便有落,今年比路、新思考貌似在業內的聲音卻小了不少,這其中的原因同樣和客戶訂單有着密切的關聯。
此刻,無論是攝像頭模組廠商,還是攝像頭馬達廠商,他們的內心有多麼希望進入一線品牌供應鏈體系,不可否認的是,大客戶的訂單也爲其奠定了行業地位。而對於產能下降的馬達廠商而言,如何轉型突圍、找到新的突破口成爲其重要的一步,在筆者看來,馬達廠商新一輪的競爭格局纔剛剛開始,所以這戰場上的一關鍵一步顯得尤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