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5
智能手機攝影的發展歷史就是一次對於全尺寸相機功能的永不停息的追逐,同時又要把實際的攝像頭模塊保持在足夠小的程度,以便容納到纖薄的手機外殼當中。讓人驚奇的是,在這場似乎差距懸殊的鬥爭當中,智能手機竟然正在取得勝利。在一些場合(比如體育比賽),現代智能手機依然無法取代專業級單反相機,但它們已經有能力拍攝出品質優秀的照片了,特別是在光照充足的日間。
智能手機的像素數似乎已經達到了頂點,大多數手機廠商都選擇了1200萬-2000萬這個區間。但智能手機攝像頭模塊中鏡頭尺寸上的限制又該如何克服呢?
一種解決辦法是加入更多的鏡頭。蘋果的iPhone 7 Plus是率先配備雙攝像頭的主流智能手機廠商之一,雙鏡頭不同的焦距也帶來了類似光學變焦的效果。那接下來又會有什麼新技術呢?
在今年2月份的MWC展上,Oppo帶來了一種可能的辦法:可提供5x“無損”變焦的攝像頭模塊。雖然相關技術細節尚不明確,但它的工作原理並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雙鏡頭:1個標準鏡頭和一個水平放置的長焦鏡頭(通過棱鏡獲取光線)。Light的L16相機在多鏡頭技術方面更加“極端”,它配備了16個鏡頭,可同時拍攝10張照片,並將其合成一張5200萬像素的圖片。
我們可以合理假設,蘋果應該也在開發類似的技術,並且有可能在這幾年內推出一款擁有5x光學變焦能力的iPhone。
後期處理是數碼攝像技術當中另一個正在經歷快速發展的領域。谷歌在自己的Pixel手機當中展示了後期處理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即便沒有光學防抖,這款手機也能拍攝出效果驚豔的照片。最近又有一位谷歌工程師發現瞭如何在近乎全黑的環境中拍攝出品質一流的照片,具體方法是在短時間內拍攝大量照片,然後通過後期處理移除幾乎所有噪點。
最後,Prisma這樣的應用程序也能利用神經網絡的力量把普普通通的照片變成藝術品。而蘋果的軟件工程師肯定也在尋找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智能手機拍照能力的方法。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可獲得改善的不僅是照片本身的品質,還包括標記和排列這些照片的方式。
可以看出,智能手機攝影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是相當光明的。隨着鏡頭數量的增加以及高性能處理器的輔助,智能手機攝像頭的物理限制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在未來,你使用iPhone所拍攝的每一張照片可能都會經歷數十億次的計算處理,來補償你拙劣的拍攝技術或糟糕的拍攝環境。再加上多個鏡頭的配合工作,以及無損、光學變焦和高像素等功能的加入,iPhone未來的拍照能力應該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